Search

「每一個小心地滑牌就像地圖上的pinpoint,連結起來就是整個香港。」

「香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「每一個小心地滑牌就像地圖上的pinpoint,連結起來就是整個香港。」

「香港很多地方擺放小心地滑牌只是為了滿足規例和責任,代表他們提醒了路過的人要小心。」三年前偶然在街上看到一個用來夾住牆壁延伸物的小心地滑牌,啟蒙了九十後藝術家銘輝觀察和收集香港各區的小心地滑牌:為甚麼會把這塊牌當作夾板使用?為甚麼那塊牌明明破爛不堪,還能屹立不倒繼續堅守崗位?為甚麼要同時放兩塊牌?「我也有觀察過其他國家的小心地滑牌,就只有香港才會同時放好幾塊。」

有些地方會將一物多用,同時當作雨傘架、佈告板使用;有些地方會硬生生把一塊牌拆成兩半,用鐵鍊捆綁在牆壁一隅。「到我擁有自己的第一塊小心地滑牌,我才知道要把它分成兩半是一件很難的事。」 於銘輝而言,每一塊小心地滑牌的擺放和形態都滲透著人為的痕跡,它們就像一個活生生的人訴說著自己的故事,同時展露只屬於這個城市的民間智慧和特色。

三年來收集了數千張不同的小心地滑牌的照片,銘輝從去年10月開始在社交平台 @floorslipperyhk 分享,到近日在艺鵠書店 @artandcultureoutreach 舉辦首個展覽,分門別類展出收集的各類小心地滑牌,設計了數項裝置藝術佈置,與觀眾分享他眼中的香港街道世界。

其中一個類別是銘輝近年觀察到的新式小心地滑牌,例如為了美觀用上銅鐵、木製或透明立牌、形狀不再限於兩塊長方形板豎立成三角狀、使用投射影像或印製小心地滑的文字在地板上等。「我認為小心地滑牌的形態比內容更加重要,鮮黃色、三角型有警示的意味。投射影像或印小心地滑的字句在地板其實要到人們走近才會看得到。相反,即使一塊已褪色、空白的小心地滑牌也會讓人知道需要小心。」這令人思索到底怎樣才真正算得上一塊小心地滑牌呢?

《一齊用兩年時間喺富德樓觀察小心地滑牌然後搞個展覽》
日期:即日起至9月30日
時間:下午1時至7時(星期二至日)
地點:艺鵠書店(灣仔軒尼詩道365-367號富德樓14樓)
*另設藝術家駐場導賞時段,可參考 @floorslipperyhk 專頁更新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「就係媒體」由一群來自傳媒、出版、設計創意、文化藝術及市場推廣各個界別的工作者組成。通過各種形式與想像,說香港與香港人的故事。
View all posts